7月21日,北京遭遇61年一遇暴雨災害,拷問著整個城市的災害應急處理能力,同時也暴露出城市排水系統存在巨大缺陷。據業內專家介紹,北京目前的排水系統相關設施最高僅能達到3到5年一遇的抵御能力,而全國范圍內70%以上城市排水系統最多只能抵御一年一遇暴雨。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北京暴雨正在掀起全國范圍內關于城市防治內澇災害方面的大討論,這或將倒逼各地加速推進此前進展緩慢的城市排水系統升級改造。基于此,將相應帶動涉及排水系統改造的管網、泵站及排水工程施工等三大板塊投資力度的加大,在目前各地政策性投資升溫的背景下,城市排水系統升級改造有望從基建投資“大蛋糕”中分得一杯羹。
有券商研究員認為,受投資拉動,“十二五”期間,國內市政排水市場年規模可達750億元左右,增速可達13.4%。
住建部相關人士近日對媒體表示,調查顯示我國70%以上的城市排水系統建設的設計暴雨重現期小于1年,90%老城區的重點區域甚至比規范規定的下限還要低。
據介紹,按照我國現行城鎮排水設施建設標準《室外排水設計規范》的要求,城市一般地區排水設施的設計暴雨重現期為0.5-3年,即抵御0.5-3年一遇的暴雨,重要地區也只有3—5年,而在實施過程中,大部分城市普遍采取標準規范的下限。
據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總工程師王毅介紹,目前僅天安門廣場和奧林匹克公園附近的排水管線能達到5年一遇的排水標準,北京市市政雨水管網大部分是按照1至3年一遇的標準建設的,也就是能夠適應每小時36毫米至45毫米的降雨。
北京市水務局相關人士表示,城市基礎設施長期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多,是導致內澇頻現的重要原因。而在國外,為防范城市內澇,城市排水標準普遍比國內高,紐約是“10至15年一遇”的標準,東京是“5至10年一遇”,巴黎是“5年一遇”標準。
多個城市升級改造已啟動
事實上,近兩年眾多城市頻遭暴雨襲擊,各地相關部門已開始采取一系列應對措施。相關專家分析,鑒于此次北京暴雨成災的巨大教訓,以及城市排水系統相比國外存在的巨大差距,勢必將倒逼全國各地加快城市排水系統升級改造的步伐。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目前包括北京、上海、武漢、南京和哈爾濱等國內一二線城市紛紛加大了城市排水系統升級改造的公共投資力度。
據北京市排水集團相關人士介紹,從今年起,北京將利用三年時間,把城區71座下沉式立交橋的雨水泵站排水能力提高到抵御50毫米降雨的5年一遇標準。今年,北京還將新建改造城區供水管網300公里,總投資將達20億元。
此外,今年北京還將重點出臺《從土地出讓收益計提水務建設資金實施辦法》、《北京市地方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實施細則》、《北京市水資源費征收和使用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
另據了解,南京市今年擬投資數億元用于升級改造城市排水管網,而武漢市更是規劃“十二五”期間將投資120億元用于完善排水系統設施。
根據《水利發展“十二五”規劃》,水利建設投資和城市供水系統更新是重點發展方向。《城市供水行業2010年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中也提出,2010-2020年我國每年城市建設中新鋪設各種官網長度約為1萬公里。國務院去年12月公布的《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中也對城鎮排水及污水處理進行規范,提出加大財政投入,明確防治內澇災害的有關措施。而這些規劃的實施,無疑有利于管網行業的發展,給相關公司帶來利好。
市場規模可達750億元
據北京排水集團相關專家介紹,城市給排水工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分為供水系統、排水系統和循環水系統三大領域。其中供水系統由于與民生用水息息相關,歷來是政府投資重點。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城市基礎設施的完善漸漸也進入公共政策視野,排水系統的完善也漸漸成為政府公共政策支出的重頭戲。
城市排水系統的主體組成包括凹式立交橋雨水泵站、地下排水管網,以及后端的污水處理及雨水回用設施。從目前來看,城市排水系統升級的著力點主要在于雨水泵站提標改造,排水(分雨水和污水)管網配套兩大領域,政府治理城市內澇的投資重點將集中于此。
進一步的分析則指出,相比泵站設備更新,排水管網續建配套的設備采購及工程建設施工將更具市場潛力。而隨著國內水資源危機加劇,再生水利用漸受環保政策力挺,北方干旱地區對于雨水回用的需求將逐年加大。據了解,北京今年起就在加大排水管網和雨水泵站升級過程中,逐步開展雨水污水分流、截留井、蓄水池的擴建,加強雨水回用系統建設,雨水回用也被納入北京市未來再生水利用的重要內容。
目前我國城市排水網普及率為64.8%左右,與發達國家接近100%的普及率相比差距較大,改善提升空間巨大。有券商分析認為,“十二五”期間,埋地排水管網行業需求年增長率約為11.7%-14%。如果按每公里150萬元投資計算,市政排水市場年規模在750億元左右,且市場年增速可達13.4%。